求是教育论坛第八十讲顺利举办
3月21日上午,教育学系求是教育论坛第八十讲在教育学院222会议室顺利举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应邀作题为“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前瞻”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主持,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田正平教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阚阅教授,教育学系主任梅伟惠教授、教育史学科带头人商丽浩教授、副系主任李木洲研究员、赵康副教授、陈胜副教授以及部分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海峰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周洪宇教授回顾了与毛昭晰教授、陈学恂教授、田正平教授、刘海峰教授、阚阅教授等浙大三代教育学人的学术交往经历。接着,周洪宇教授从四个方面生动阐述了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相关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作讲座
周洪宇教授认为,一切文化艺术都是在继承、借鉴前人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这些宝贵的遗产,必须继承,而不能割断历史,这种继承是批判的继承,而不是一切照搬,因此,中国教育史学科应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宗旨。他以田正平教授主编的《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丛书》和刘海峰教授主编的《中国科举通史》等教育史论著为代表,说明教育史研究应处理好“今”与“古”、“中”与“外”的关系,以追求历史的真实性、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为“今”所用、为“我”所用的治史目的。
周洪宇教授强调,教育史学的基本功能是学术功能与社会功能。学术功能主要指存实求真、传承积累,它是本体功能、直接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前提与基础。要发挥教育史学的学术功能,首先要做好学术研究,为积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打基础。社会功能主要指鉴往知来、育人资政,它是派生功能、间接功能,是学术功能的派生与延伸。要发挥好教育史学的社会功能,应在做好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努力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社会进步作贡献。
面向新时代,周洪宇教授指出,教育史学只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不断调整自身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多变的应世态度去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变迁,方可立于不败之地。教育史学要体现与时俱进,就必须进行跨学科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这是教育史学变革的必然趋势。周洪宇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体会,建议教育史学研究者可借鉴日常史学、身体史学、情感史学等新史学视野,来开拓教育生活史、教育身体史、教育情感史等新领域,这些教育史学的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将推动教育史研究在新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
基于上述考量,周洪宇教授倡议,应努力建构中国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学科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教育史学的重要依托;学术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教育史学的重要基础;话语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教育史学的重要内容。为顺利建构“三大体系”,教育史学研究者要“立志”“立言”“立德”“立功”,要富有社会责任感、深刻洞察力和强大行动力。
现场师生认真听讲
整场讲座气氛热烈。在互动与交流环节,在场师生围绕讲座主题积极提问,周洪宇教授对“教育史研究如何助推其他教育学二级学科的研究”“教育史研究是否应该研究当代教育问题”等提问进行了精彩的回答。此次学术讲座精彩纷呈,全场师生均感到受益良多。
在场教师合影留念
最后,刘海峰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周洪宇教授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以开阔的视野、严谨的语言,对中国教育史的发展脉络了如指掌,很好地阐释了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并代表学院衷心感谢周洪宇教授所带来的学术盛宴。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期论坛圆满结束。
内容来源丨教育学系
文、图丨赵凯
版面编辑丨庞晓璐